【行业数据】
1.6%:2025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在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2%。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18.9%,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9%。
-12.0%: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3580亿元,同比下降12.0%;其中,住宅投资41208亿元,下降10.9%。(国家统计局网站)
8148.7亿元人民币:2025年1-6月,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5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以美元计为189.1亿美元,增长20.7%)。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1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以美元计为1134.3亿美元,增长19.6%);完成营业额4657.3亿元人民币,增长8.7%(以美元计为648.3亿美元,增长7.5%)。(商务部网站)
67.3亿美元:2025年1-6月,我省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50.8亿美元,同比增长49.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7.3亿美元。劳务和工程项下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4787人,期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共计90850人。(广东省商务厅网站)
【政策形势】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制定《若干规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对于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中国政府网)
《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其中提出,打造商业航天应用“首场景”。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服务在低空经济、移动通信、物流运输、智慧城市、太空挖矿、太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前沿领域落地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项目。(广东省政府网)
【行业资讯】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顺利贯通:8月17日,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掘进完成,代表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顺利贯通,中国水下隧道建设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穿越“地上悬河”,是继“万里黄河第一隧”——济泺路黄河隧道后又一连接南北向的大通道,也是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航拍图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近日,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A4标左线工程正式启动掘进,标志着我国在大型工程装备制造和隧道建设领域再次取得新突破。“沧渊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最大开挖直径盾构机,也是世界上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之一,开挖直径达16.66米,相当于五层楼高度,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建筑时报)
浦东新区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迈出国际化步伐:近日,浦东新区建交委正式为4名符合资质要求的境外建筑师核发《境外建筑师在浦东新区任职责任建筑师备案证明》。这是自今年4月1日《浦东新区关于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工作的实施办法》施行以来,浦东新区完成的首批境外责任建筑师备案工作。(上海市住建委网站)
【省市动态】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完成2024年度建筑工程职称评审工作:近日,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我省2024年度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分两批次在江门市开展,共对6500余名不同层级申报人进行评价。本次评审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竞技宝官网登录入口手机版下载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以守牢职称评审工作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规定为底线,强化评审专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纪律要求,有力有效保障了评审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开展。
一般项目实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告知承诺制备案:8月11日,广东省住建厅发布通知,10月1日起,5类项目实行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制。
《关于贯彻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及九项专业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的通知》:近日,广东省住建厅通知:2025年9月1日起,全省财政或国有资金建设工程须执行新版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旧标准废止。(广东省住建厅网站)
东莞市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即发证”: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东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提高审批服务体验,东莞市在推行联合验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自2025年8月11日起实施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和不动产登记联合办理,并行审批核发不动产权证,实现“验收即发证”。(东莞市住建局网站)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对帮扶企业名单(2025年第二批):8月7日,佛山市住建局通报,2025年第二批共160家企业踊跃响应号召,自觉扛起贡献社会的企业责任,主动与各区镇街结对共建,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美丽圩镇提升等重点任务。(佛山市住建局网站)
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现场交流会:由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联合主办,市建筑业协会协办的“治理欠薪 共享安宁”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现场交流会,于8月6日在珠海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金泽大厦项目现场举行。(珠海市建协网站)
【会员动态】
广东建工控股:2025年8月12日,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广东建科 股票代码:30163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公开发行股票10466万股,发行价6.56元/股,募集资金约6.87亿元。上市首日收盘价34.01元/股,涨幅418.45%。
近日,受强降雨影响,广东多地出现内涝、积水等险情。广东建工控股及所属各单位认真落实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迅速组织动员抢险队伍驰援东莞、惠州等地抢险,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担当。(企业官微)
广州建筑:8月3日,由广州建筑集团下属产研院集团承建的全国首个应用BMC(螺栓连接钢结构模块)模块化建造技术的旧城改造项目——“黉桥·小石集”危旧房改造项目迎来重大节点:56个BMC模块(即Bolted Modular Construction,螺栓连接钢结构模块)全部完成制造与吊装封顶。这标志着该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圆满结束。(企业官微)
▲改造后的项目(效果图)
中建四局:中建四局坚持深耕区域、深耕客户、深耕专业不动摇。上半年,局海外新签合同额近百亿元,同比增长120%。在巩固自身房建、厂房类传统项目营销优势外,锚定专业领域,突破基础设施、战略新兴、冶金等新型业态,中标一批有影响力的新项目。
近日,中建四局连续中标一批重点项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京东2025-京东总部五号园区施工总承包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粤港澳职工之家改造项目EPC工程总承包,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中心南片区重大产业配套工程(二标段)施工总承包项目等。(企业官微)
保利长大:近日,保利长大承建的尼泊尔KTFT项目2标建设捷报频传,隧道工程与桥梁工程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为项目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官微)
博大建设:近日,从新疆克拉玛依市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博大建设集团成功中标城南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装饰及安装工程,中标金额高达1.3亿元。(企业官微)
广东聚源建设:8月2日,由广东聚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中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的江门市建科国际产业园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仪式在蓬江区群华路18号项目现场举行。(企业官微)
广东建工股份:近日,广东水电二局负责施工的粤东城际8标三工区项目迎来关键节点——潮州东站东端头盾构始发段顺利封顶,为后续盾构施工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官微)
广东一建:8月11日,广东一建第六分公司承建的清远供电局南网智慧能源供应链中心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施工团队昼夜奋战,以工匠精神推动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月8日,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百千万工程”帮扶项目——东莞市道滘镇厚德地铁站慢行接驳快线项目开工仪式在东莞市道滘镇顺利举行。(企业官微)
深圳市政:8月12日上午11时01分,由市政集团承建的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土建二工区项目迎来关键节点——龙坪区间(3#工作井—坪山站)盾构右线顺利洞通!这是深圳市属国企承建的首个城际铁路建设项目,也是继坪山站主体结构封顶后的又一重要节点突破。(企业官微)
中建科工:近日,中建科工中标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屋顶光伏二期投建运项目。项目装机容量30.3MW,运营期25年;中标深圳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项目施工总承包Ⅱ标。(企业官微)
中建三局:近日,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造井机在湖北紫云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投用,作为国内首款应用在竖井衬砌中的智能造井机,可有效解决竖井施工作业面狭小、通风难、工序集成化程度低等难题。
近日,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中建万方”系统解决方案中无人化物料运输系统在湖北省智能建造试点工程——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投入使用,标志着施工物料运输环节向“人-机-环”深度融合形态实现关键突破。(企业官微)
中建五局:近日,由中建五局承建的广东省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工程、广东首个省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位于韶关市,将打造成为广东省航空应急救援保障中心、空地一体联合救援中心、“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实训中心。(企业官微)
项目效果图
广东聚源建设:近日,随着污水提升泵站的水泵开启,由广东聚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江门市丰乐水质净化厂整体搬迁工程项目正式通水。这一总投资2.53亿元的重大民生工程,较原计划提前5个月竣工,刷新了江门市同类项目建设速度纪录,成为央地合作助推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典范。(企业官微)
【专题】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下为全文: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倪 虹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立足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城市工作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一、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我们党历来重视城市工作。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战略部署,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1962年、1963年、1978年,中央先后3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研究分析城市发展形势,部署城市工作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城市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2015年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系统谋划部署新时代城市工作,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大幅提升。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4年的67%,城镇人口由7.2亿人增加到9.4亿人。“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的人口,贡献了8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动力源。雄安新区拔地而起。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超万亿元城市已达27个,中国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高。
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不断深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体制改革,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盲目扩张“摊大饼”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城市道路长度达到56.4万公里,轨道交通建成里程接近1.1万公里,通勤效率大幅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形成,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中广泛应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8年多来,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图为2025年6月11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 雄安媒体中心供图 王伟倩/摄
城市宜业宜居水平大幅提升。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截至2024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均超过99%,地下管网长度达到378.5万公里,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6.5万公里,全面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系统性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1.7亿人喜圆安居梦。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多万户、超过1.2亿人。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大幅提升。坚持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时间全贯通,推动建立多层级多要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名村487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89片,认定历史建筑6.89万处,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综合、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统筹发展与保护,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留住城市“烟火气”,打造文化“新名片”,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丽。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60%。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绿道近10万公里,建成和改造口袋公园超过4万个,轮换开放草坪1.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7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做好城市工作有哪些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经验?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城市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对城市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城市发展实践中积累形成了新的有益经验。在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解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之问,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实践指南。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必须深刻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努力提高工作质效。
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证。城市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是国家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空间上的集中体现和实践结果。城市工作涉及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不同环节,以及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党在城市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城市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城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各级党委推进城市工作的领导责任,努力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城市工作的生动局面。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这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基本价值立场。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只有为了人民才有意义,只有依靠人民才有动力,只有造福人民才有价值。人民城市理念,是在新时代城市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价值理念,是对我们党领导城市工作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要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有高度更有温度。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发展路径,着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要切实把握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重要原则,即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这五大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对城市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只有坚持好这五大原则,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工作的科学性,赢得城市发展的优势和未来。
坚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首要前提。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每座城市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城市与经济发展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人口与用地要相匹配,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相适应。城市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立足自身基础,面向人民需求,才能使城市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统筹协调系统谋划。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科学方法。城市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不科学对待,就会“生病”。城市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涵盖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各层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积极性,促进各领域全链条有机衔接、协同共进,让城市更健康、发展可持续。
三、新征程上如何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即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指明了我国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立足这一历史方位,会议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主动适应城市发展阶段新变化,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新部署,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城市动能转换。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向科技创新要动能、向盘活存量要动能、向开放合作要动能。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城市中积累了大量建筑、设施和土地等资源,要激活城市存量资源资产潜力,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开放是促进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路径,要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人居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提升世界城市日、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影响力。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新时代以来,通过精心保护修缮和有效合理利用,我国一大批历史文化街区展示新的魅力、焕发新的活力。图为2024年8月5日拍摄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翘街历史文化街区。 黎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熊正安/摄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贯彻落实好《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统筹实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下功夫建设好房子,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下功夫建设好小区,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大力气解决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下功夫建设好社区,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更好关心呵护“一老一小”。下功夫建设好城区,持续增加公园绿地、体育健身、休闲游憩等公共场所,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下管线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塑造具有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的城市特色风貌。
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要有现代化治理,我国城市已经进入“三分建、七分治”时期,治理在城市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加大治理投入,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让管理、服务、执法资源直达基层。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物业服务进家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数智化趋势,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丰富应用场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成于细、贵在精,要下足“绣花”功夫,从群众的身边事做起,从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的环境改善做起,持续补齐短板、优化服务,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规模增量建设时期形成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制机制,已不能满足新阶段城市发展的要求。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加快建立健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更好适应新阶段城市发展的要求。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先体检、后更新,从问题导向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以体检找出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任务落地。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推动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加快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坚持依法治市,推动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领域立法工作,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摘自《求是》2025/15
(来源:住建部网站)